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发布日期:2025-01-18
行小善,聚大爱。“雷锋精神,人人可学;奉献爱心,处处可为”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,这句话也被全体鼎庆人奉为圭臬。
李万升带队开展“爱心光明行”公益活动
在李万升的带领下,鼎庆公司先后为近500名农民工、下岗职工、退伍军人和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;坚持14年组织员工无偿献血56.48万毫升;连续18年举办捐资助学活动,已累计资助1830余人次,累计捐助453.67万余元;连续19年义务清扫驻地道路积雪;10余次赴新疆、云南等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“爱心光明行”活动,免费为千名白内障患者做复明手术;设立“鼎庆人慈善基金”,开展“日行一善”日捐一元钱活动。截至2024年11月20日,共有近17万余人次参与,捐款总额107万余元;开办了11个“爱心食堂”,免费为驻地周围环卫工人提供一日两餐,这一善举已服务7余万人次,被省委宣传部推选为“吉林省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”……
惊人数字的背后,是鼎庆志愿者团队的坚持坚守,更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故事。
无偿献血
在无偿献血背后,有坚持数年参与献血的鼎庆英雄,有受到鼎庆精神感召前来参与献血的鼎庆家属,也有强忍着晕血的不适、也要前来献血的新鼎庆人,他们都只为了给社会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送去一份生命的力量。
捐资助学
在捐资助学的背后,有被鼎庆资助数年、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的优秀学生,也有刚刚迈上求学路的小学生,他们天真稚嫩的笑容就是对鼎庆爱心的最好回馈。
清扫积雪
在清扫积雪的背后,是鼎庆人“以雪为令”、清晨6点的无私奉献。有的鼎庆人家住偏远,即便是凌晨起床也要坚持参与扫雪工作;有的鼎庆人因送气区域远、还会自行提前清雪,当清雪大部队集结时,他们呵出的热气已经在脖套上凝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霜。
雷锋车队
在长春市的大街小巷、在人民群众中间,鼎庆人仍在用自己的力量传递着鼎庆温暖:李金亮和李明车组送八旬迷路老奶奶回家、德惠分公司吴闯和段琼车组拾金不昧、郝敏和冯国泰车组帮助外卖车辆灭火、孙洪亮车组帮助失忆症老人回家……这样的“小善”,鼎庆雷锋车队已做了1000余件。
爱心食堂
“在大事上冲在前、带头干,在小事上搭把手、出份力。”李万升曾在鼎庆某次捐资助学的活动上说,“大事见人品,小事暖人心,希望我们的微薄之力,可以为社会带去更多温暖。”
2009年,李万升从公司员工们手里以二分利借了近百万元,只为在河南省雨淋头村修建一条长约2000米的柏油马路,让老家乡亲们出行不再受阻。——或许听起来不可思议,但这只是30多年来他反哺桑梓、泽被乡邻的一个小小缩影。
走进雨淋头村,善良质朴的村民或许不懂“万企兴万村”“乡村振兴”的宏大叙事,他们只知道,在党的政策下,乡村有了新发展、青年有了新出路,对他们而言,“李万升”便是这其中的一张名片——幼年丧父、家境贫寒、外省拼搏,吃着百家饭、穿着百家衣长大的“李家小六”,在远隔千里的吉林省终有成就,但他不忘家乡,为大家修路、打井、安自来水,十数年如一日,投资建设乡村学校,为村民支付水电费,为村里老人月发放生活费,过重阳节、发放过节费……仅2024年,李万升为雨淋头村捐赠的善款就有数十万元。
情系桑梓,爱满重阳。在2023年李万升为村中老人举办的重阳家宴上,有几位老人格外引人注目,他们头发花白、牙齿也因年迈几近掉光、连起身都需人搀扶,但他们坚持坐在了重阳家宴上——并不为那宴上饭菜,而只是想多见见这位家乡骄子李万升。
而当李万升出现时,他们激动地眼眶含泪,一句话也要因哽咽掰成好几句才能说得完整,紧紧握着他的手不愿松开。此时,晦涩难懂的地方方言和含混拖长的尾音,是藏不尽的家乡期盼,是道不完的故人思念。
”
乡村学校中随处可见的“鼎庆捐赠”
同样,在这里也有一群“新雨淋头村人”。这是一群有志向、有理想的乡村青年教师,他们的家乡大多与这里远隔百里,“李万升”与“鼎庆公司”对他们而言,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名字——因为在雨淋头村学校中,操场、空调、教具、学习用品……处处都有李万升的无私捐赠,甚至为了让青年教师在这里扎下根来、全心投入教育事业,李万升还专门设置了教师成长基金,对大家以作鼓励。
但同样,这些青年教师又对李万升感到“陌生”——为学校建设付出心力财力的他,并没有干涉过校内事务,也没有带着社会媒体多次造访,在大多数时间里,他只委托还居住在村内的亲人关心学校是否还有什么需要——“今天虽然是我第一次见到您,但不是我第一次听到您的名字,”在2023年与学校老师的座谈中,一名刚来到雨淋头村支教的青年教师直言道,“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帮助,您对孩子们的关心关爱也是我们坚守在这里的动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