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发布日期:2025-03-04
90年代初,南京大街45号的“育新食杂店”,面积12平方左右、层高不足2.4米,竟被李万升及他的爱人张青霞隔成了上下两层:上层层高不足半米,用来住人;下层则用来生活做饭、经营生意。店铺门口整整齐齐地堆放着各类批发商品,一个写着“代收煤气罐”的简陋硬纸板悬挂在显眼的位置。
这是鼎庆公司的前身。那时,他们夫妻二人刚刚承兑下这间铺面,每日天不亮就要开始忙活,在生炉子、摆货架、将屋内的啤酒箱子倒腾到门口后,李万升就要骑着自行车到光复路批发市场进货,再蹬着“倒骑驴”出去拉脚,继续做运送啤酒的“老营生”。而食杂店里的迎来送往、零卖批发则由张青霞一手承办。
在夫妻二人的齐心协力下,小卖部从一开始每天能卖100多元,逐渐增加到能卖七八百元,再加上李万升每日蹬“倒骑驴”赚来的钱,两人每日纯利润在当时已经是笔不菲的收入。
但对他们来说,在所有收入来源中,最轻松的莫过于代收煤气罐的生意:附近的住户早晨将空罐放在他们的小卖部中,由液化气站每日过来将充好的气罐替换上去,只等着晚上住户再过来取罐即可。有些用户会让李万升上门送罐,则需要另外加收2元的服务费——这是笔不用投资的“副业”,李万升对这个生意十分看重。
1994年国庆节的前一天,李万升和张青霞格外忙碌,一大早他们便把58个空罐摆好,等待换气的老板过来拉走。但他们左等右等,本该上午10点左右就来的换气车,竟到了中午也没来。李万升一想到可能会耽误这58户居民第二天的用气,不免着了急,只能用BP机连连呼唤换气老板。可到了下午,对方还是没有消息,李万升一看没了指望,只能一狠心花了40元钱雇了两台电动“三驴子”,自己装着罐前往省一建液化气站去灌气。等到了那里才知道,液化气涨价了,每罐由25元涨价到了27元,这时,李万升才明白,为何换气老板会不辞而别。
等装着满气的液化气罐回到小卖部时,已是深夜。张青霞和李万升却因一个棘手的问题难以入眠:他们收用户的空罐时是每罐25元,现在涨价到了27元,他们要不要加收用户的钱?他们反复思量后,决定不做“中途涨价”这样不讲信用的事,只是在用户取罐时向他们说明了市场情况。这样一来,他们这次加上运费,一共赔了156元。虽然收入减少了,但信誉却增加了。
讲诚信,守规矩,“河南李”的称号渐渐地在南京大街传开,随着越来越多的附近居民来找他换罐,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的生意机会,不愿再做充气换罐的“中间人”。在贵人的帮助下,他逐渐和省一建液化气站、吉林工业大学液化气站、吉林农业大学煤气站、228厂煤气站等地建立起了联系,成立起了“鼎庆液化气站服务站”,成为了能直接灌气的“小老板”。
在他和张青霞的努力下,不仅液化气的生意越加红火,小卖铺的营收也是更上一层楼,不到一年的时间,他们就攒了近6万元钱!李万升也实现了从脚蹬“倒骑驴”到驾驶“北京牌”汽车的飞跃。
1996年11月18日,是一个让李万升印象深刻的日子。就在这一天,他和范家屯糖厂液化气站达成《承保责任书》协议,在整修了气站内务后,挂牌“长春市鼎庆液化气公司”,李万升的创业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。